FPGA不像CPU、GPU一樣被大部分人熟知,但FPGA是這些被人熟知芯片量產前進行功能驗證的關鍵平臺。FPGA的高性能、低時延、可重復編程和低能耗等優勢同時也是創新應用優選的平臺。
不過,FPGA的使用門檻較高很大程度制約著FPGA行業的發展。本周,英特爾與國際數據公司(IDC)合作發布的《FPGA產業發展現狀及人才培養研究報告》(以下簡稱FPGA人才報告)指出,中國企業普遍缺乏FPGA技術人才,人才匱乏已成為FPGA產業發展的首要因素。
英特爾早在2018年之前就看到了這一問題,2018年底英特爾全球最大的FPGA創新中心落戶重慶,目標就是為中國培養FPGA人才、建設FPGA生態、加速創新。到2019年時,英特爾中國戰略合作與創新業務部董事總經理、英特爾創新加速器總負責人李德勝明確提出:“我們希望能與生態合作伙伴一起,三年之內在中國培養超過一萬名的FPGA專業人員。”
2020年,英特爾FPGA中國創新中心總經理張瑞表示,“英特爾FPGA中國創新中心系列叢書已經出版了4本并已經開售,2本在審核中,還有2本在編寫。FPGA課程視頻學習量已超過萬次,報名參加培訓的學員超過5000人。”
英特爾FPGA中國創新中心總經理張瑞
本周,英特爾在FPGA創新中心與眾多生態合作伙伴啟動FPGA人才專項培養及輸送合作,培養的FPGA人才十分搶手。
為什么在英特爾的FPGA“萬人計劃”目標達成過半,FPGA系列叢書超量出版之時,英特爾才開始“送”FPGA人才?中國的FPGA的人才到底有多匱乏?
中級以上水平FPGA人才嚴重不足
相比CPU和GPU,FPGA的市場小很多,但市場規模持續擴大。IDC預測,到2024年,全球加速服務器市場規模可達到284億美元,全球FPGA市場規模可達到71.55億美元。其中,到2024年FPGA在網絡與通信細分市場將占據34%的主體份額,同時,FPGA加速服務器將占全球加速服務器市場的28.3%。
IDC報告指出,2019-2024年全球加速服務器市場年復合增長率為19%。較高的年復合增長率主要來自三大類行業,一類是對信息傳輸速率要求較高的行業,比如通信網絡、工業控制、智慧交通;一類是對信息處理能力要求較高的行業,如智能計算、經濟金融、醫療設備、互聯網信息產業等;一類是處于創新/孵化/實驗論證階段的行業,如機器人、無人機、航空航天、科學研究與工程領域的高性能計算。
FPGA人才報告更具體地指出具有較大發展空間的行業領域,電子測試儀器、通信與網絡、航空航天、交通運輸發展空間都超過59%,智慧物流、醫療儀器設備、能源動力、電子商務、游戲開發、經濟金融等也有較大潛力。
市場需求巨大,但人才阻礙了FPGA產業的發展。FPGA人才報告指出,目前市場上FPGA人才供應僅能較好滿足初級人才需求,而超過70%的被訪企業或機構認為目前中級水平以上的工程師嚴重不足,63.4%的企業表示會在未來顯著加強FPGA相關人員的招聘工作。
其中,企業最亟需的FPGA人才類型是FPGA設計人才、基礎開發、FPGA驗證、外圍硬件,這些類型人才需求占比都超過10%,對專業理論、軟件開發、文檔維護人才也有較大需求。
人才缺乏也反映出FPGA人才培養面臨的挑戰,在IDC的報告中,60%的受訪人都認為缺乏培養體系,難以滿足學生培養以及理論與實際脫節是高校培養FPGA人才面臨的最大挑戰,其它挑戰包括學習門檻高、學習周期長、缺乏師資力量等。
總體而言,FPGA人才發展面臨的主要是三方面的困境,一是培養門檻,FPGA應用研發需要同時掌握開發知識與應用領域知識,二是培養周期,FPGA研發能力從入門到精通需要漫長的過程,三是職業特點,FPGA研發從業人員需要較高精力投入,長期局限于FPGA開發,知識體系難于擴展。
英特爾輸送FPGA人才
作為全球頭部FPGA公司,英特爾自然深知FPGA發展的困境,因此早在近來的芯片人才培養熱潮之前,就已經開始了芯片人才的培養,并且開始向眾多生態合作伙伴輸出FPGA人才。
張瑞本周在英特爾FPGA創新中心對外宣布了最新成果,目前創新中心已經有9大系列46門課程,已培養超過5000人,與全國高校共創FPGA人才培養體系及建立聯合實驗室,出版了10冊英特爾FPGA中國創新中心系列叢書,其中3本入圍國家十三五規劃教材,填補了中國FPGA+AI交叉學科教材空白。
針對FPGA人才培養缺乏培養體系的挑戰,英特爾FPGA中國創新中心已經建立了人才培養及證書體系,分別是:初級、中級、高級軟件方向、高級硬件方向、專家級,每個級別對應著不同的課程體系。
“與學校培養的芯片人才不同,我們培養的人才更偏應用型人才。與同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培訓機構相比,我們的課程體系非常完整和系統,這也是我們花了很多精力出版10本教材,整理課件的原因。我們的課程體系既可以培養入門、初級人才,也能幫助中級和高級人才進一步提升。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培養人才的出發點不是以盈利為目的,而是為了培育生態和激發創新。”張瑞表示。
不過,英特爾FPGA創新中心的課程體系的建立其實也是在摸索中不斷完善。張瑞分享了一個例子,一開始他們的線上課程,許多學員和老師反饋很難看懂,在接受了老師和學員們的建議之后,他們重新錄制和上傳了所有線上課程視頻,讓學員可以輕松以零FPGA門檻入門。
與系統的課程體系相匹配的還有完善的考核認證方式,初級采用線上筆試的方式,中級是線上筆試+實驗考核,高級是線上筆試+單項目實驗考核+面試,專家級是線上筆試+綜合項目實驗考核+面試。
“我們的認證之所以這么復雜,是因為FPGA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動手能力。只要涉及需要環境支撐的,就只能線下考核。2020年,全國超過70所高校及企業學員成功考取證書。未來,我們希望和高校聯合,讓這個認證進一步推廣,慢慢成為一個權威認證。”張瑞解釋。
至于FPGA人才培養的另一大挑戰——理論與實際脫節,其實也是整個芯片行業人才培訓的挑戰,英特爾充分發揮了芯片提供商的優勢,在FPGA的人才培養過程中提供了線上和線下實訓。比如面向高校的線上實訓課程是基于HLS技術的車牌識別項目,線下實訓項目更加豐富,包含FPGA邊緣檢測、基于HLS的手寫體識別、車牌識別等。
如果是脫產3個月的培訓生,不僅采用15人的小班模式,還會有大量的實訓提升學員的動手能力。脫產培訓班(3期)應屆畢業學員李晨鑫對雷鋒網表示,“剛開始學習FPGA的基礎語言時對其并行處理的特點并沒有很深的概念,后來通過LED燈顯示的項目,讓我深刻理解了FPGA的信號并行化處理。另外,小班教學的模式可以輻射到每一位同學。”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了解到,3個月的脫產培訓課程就是培養企業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分為五個階段,從硬件到軟件,從理論到實踐項目,從專業知識到就業指導,保證人才培訓質量的同時輸出企業所需的應用型人才。
面向企業有經驗的工程師,英特爾FPGA創新中心可以與企業定制一周到三個月的課程,借助英特爾的實訓平臺,幫助工程師提升技能。
當然,從英特爾FPGA創新中心的認證體系,也能看出英特爾培養的FPGA人才的應用實踐能力。
既然已經培訓了許多人才,為什么到人才培養目標達成過半的時候才對外講人才輸送?張瑞如此解釋:“我們得到了前兩期畢業生大量的正面反饋。另外,有很多企業雇主找我預定人才。有了這些大量的積極反饋,我們就有信心繼續做。當然,我們也希望借人才輸送的啟動儀式,讓更多用人單位知道我們培養了很多FPGA的人才,希望更多想要進入這個行業的學生或者工程師能夠提升自己,成為企業所需的人才。”
據悉,在英特爾FPGA中國創新中心人才輸送儀式啟動當天的專場招聘會,培訓班的所有學員當場拿到了至少一家企業簽署的就業意向書,還有學員獲得了多份企業簽署的就業意向書。
這些企業包含英特爾FPGA創新中心人才專項培養及輸送的首批合作企業萊特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駿龍科技有限公司、睿索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鐳神智能系統有限公司、初靈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御芯微科技有限公司、奧普泰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等先進的電子技術科技公司。
小結
人才是制約我國芯片產業發展最核心的因素,因此人才的培養在國內芯片產業高速發展幾年后成為了焦點話題。作為芯片公司,英特爾本沒有義務為產業培養芯片人才,但人才的匱乏制約了FPGA行業的發展,于是英特爾在2018年就為了FPGA的生態和創新開啟了人才培養。
英特爾在芯片領域是頂級專家,但在芯片人才培養方面卻經驗匱乏。已經培養了5000多名FPGA人才的英特爾FPGA創新中心證明,英特爾已經摸索出了一條FPGA人才培養的路,并且其培養人才的搶手表明了市場接受度和認可度。